问题标题:
阅读李贺的两首诗,回答1小题。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①,收取关山五十州?请君暂上凌烟阁②,若个③书生万户侯?马诗大漠沙如雪,燕山月似钩。何当金络脑④,快走踏清秋。【注】①吴
更新时间:2024-04-28 11:35:48
问题描述:

阅读李贺的两首诗,回答1小题。

南园

男儿何不带吴钩①,收取关山五十州?

请君暂上凌烟阁②,若个③书生万户侯?

马诗

大漠沙如雪,燕山月似钩。

何当金络脑④,快走踏清秋。【注】①吴钩:刀名。②凌烟阁:皇宫内一小楼,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,命人将长孙无忌、魏征等24位功臣之像列于凌烟阁上。③若个:哪个。④络脑:马笼头

(1)《南园》和《马诗》表达的思想内容基本相同,请结合诗句分析,两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内容?

(2)《南园》和《马诗》运用的抒情方式各具特色,试加以说明。

金铮回答:
  (1)《南园》表达了作者收复失地、建功立业的愿望,易于理解.题目提示我们,两首诗的思想内容基本相同,因此我们可以借《南园》一诗鲜明的主题来理解《马诗》.   (2)《南园》一诗,语言直白,读后便可得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,因此是直接抒情,或直抒胸臆.而《马诗》则借骏马带上金络脑来间接的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,因此属于间接抒情或托物言志.   答案:   (1)①主题都是表达积极进取、希望投笔从戎、驰骋沙场、为国建功的思想.也有怀才不遇之苦.②《南园》连用反问,直接表达上战场为国建功,自己也可画像挂入凌烟阁,获取万户侯之爵位的渴望.《马诗》借骏马带上金笼头在边关大漠肆意驰骋来表达内心对功业的渴望.   (2)①《南园》直抒胸臆,“吴钩”“收取关山”等直白的语言,痛快淋漓的表达作者内心思想;②《马诗》托物言志,通篇用比喻,借骏马带上金络脑来间接的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,抒情委婉,耐人寻味.   译文:   (1)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吴钩,去收取那被藩镇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?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,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?   (2)广阔的沙漠在月的映照下如铺上了一层霜雪,燕山之上悬挂着一轮如银钩(兵器)的弯月.何时能配上金饰的络头,在清爽的秋季里奔驰在沙场上.   赏析   (1)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,顿挫激越,而又直抒胸臆,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.  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,也是自问,含有“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”的豪情.“男儿何不带吴钩”,起句峻急,紧连次句“收取关山五十州”,犹如悬流飞瀑,从高处跌落而下,显得气势磅礴.“带吴钩”指从军的行动,身佩军刀,奔赴疆场,那气概多么豪迈!“收复关山”是从军的目的,山河破碎,民不聊生,诗人怎甘蛰居乡间,无所作为呢?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,报效国家.一、二两句,十四字一气呵成,节奏明快,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.首句“何不”二字极富表现力,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(疑问),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,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.诗人面对烽火连天、战乱不已的局面,焦急万分,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,奔赴沙场,保卫家邦.“何不”云云,反躬自问,有势在必行之意,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.此外,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.李贺是个书生,早就诗名远扬,本可以才学入仕,但这条进身之路被“避父讳”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,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.“何不”一语,表示实在出于无奈.次句一个“取”字,举重若轻,有破竹之势,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.然而“收取关山五十州”谈何容易?书生意气,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,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,又非经历戎马生涯,杀敌建功不可.这一矛盾,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.   “请君暂上凌烟阁,若个书生万户侯?”诗人问道:封侯拜相,绘像凌烟阁的,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?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,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.看起来,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,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.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,既见出反衬的笔法,又见出起伏的节奏,峻急中作回荡之姿.就这样,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,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、感受.   李贺《南园》组诗,多就园内外景物讽咏,以写其生活与感情.但此首不借所见发端,却凭空寄慨,于豪情中见愤然之意.盖只是同时所作,拉杂汇编,不能以题目限的.   (2)这首诗一、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,如同运用赋的手法:连绵的燕山山岭上,一弯明月当空;平沙万里,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.这幅战场景色,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,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.“燕山月似钩”与“晓月当帘挂玉弓”(《南园•寻章摘句老雕虫》)匠心正同,“钩”是一种弯刀,与“玉弓”均属武器,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,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.作者所处的贞元(785年-805年)、元和(806年-820年)之际,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,而“燕山”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、为祸最烈的地带,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.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.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,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.所以这两句写景,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,又具有兴起的意义.   三、四句,诗人借马以抒情:“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,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,建树功勋呢?”《马诗•龙脊贴连钱》里说:“龙背铁连钱,银蹄白踏烟.无人织锦襜,谁为铸金鞭?”其中“无人织锦襜”二句的慨叹与“何当金络脑”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,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,以效大用.“金络脑”、“锦襜”、“金鞭”统属贵重鞍具,都是象征马受重用.这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.   这首诗与《南园•男儿何不带吴钩》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、削平藩镇、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.但《南园十三首》是直抒胸臆,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.直抒胸臆,较为痛快淋漓;而用比体,则显得委婉含蓄,耐人寻味.而诗的一、二句中,以雪比喻沙,以钩比喻月,也是比;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,又是兴.短短二十字中,比中见兴,兴中有比,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.从句法上看,后二句一气呵成,以“何当”领起作设问,强烈传出无限企盼之意,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;而“踏清秋”三字,声调铿锵,词语搭配新奇,“清秋”的时候草黄马肥,正好驰驱,冠以“快走”二字,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,恰是“所向无空阔,真堪托死生.骁腾有如此,万里可横行”(杜甫《房兵曹胡马》).所以字句的锻炼,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.
语文推荐
热门语文推荐
首页
栏目
栏目
栏目
栏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