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题标题:
【什么是自然匹配原则?它在设计中是如何被应用的?】
更新时间:2024-04-27 21:47:47
问题描述:

什么是自然匹配原则?它在设计中是如何被应用的?

焦映厚回答:
  好问题,呵呵.很巧,和我这两天刚写下的一个题目相关.贴到这里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.   桌边的垃圾桶是用来做什么的?当你有了废弃的纸张,把它捏在手里,揉成一团,优雅的投掷到垃圾桶里……啊!那张纸条上面还记着重要的电话号码,怎么办?没事,从垃圾桶里再捡回来就好.垃圾桶满了?让我们倒掉它吧.保持清洁人人有责!现在看看你的电脑,无论是Windows系统还是Mac系统,看到那个垃圾桶了吗?文件没用了?把它优雅的拖动到垃圾桶(回收站)里去.后悔了?从垃圾桶里还原出来就好.空间不够了?清空就好了.为什么要在计算机中用垃圾桶来做图标?为什么把它和删除文件的行为关联起来?   我们常常用到的一个词是隐喻(Metaphor),用一个事物去表征另一个事物,具体到信息产品里,其实就是将用户对现实事物的理解,延伸到图标、按钮、流程等界面的元素和行为中去.再扩展一些,是将用户固有的知识和经验延展到当前的系统/产品里去.   垃圾桶可以称为计算机历史上最好的隐喻之一.对于扔掉垃圾和删除文件,人们很容易就能建立这两种行为之间的联系,建立在这之上的各种行为都符合人们固有的认知.符合用户预期的隐喻可以引导用户对界面的使用,而那些不太正常的隐喻则可能让用户无所适从.在早期的Mac系统中,用户不仅仅可以把文件拖动到垃圾桶里,还可以把磁盘(图标)也推动到里面去.猜猜这会发生什么?磁盘会被卸载掉.但是用户困惑起来了:“这不是要把磁盘里的内容都删掉吧?”诺曼在《设计心理学》中说了很多关于匹配的问题.用户头脑中有一个心智模型,产品的设计者头脑中也有一个心智模型,在系统里如何让这两者尽可能的匹配呢?我的理设计者去寻找那个自然的、共有的法则,或者说是坐标系,这样就会以比较高的概率去命中用户自己的心智模型,从而让用户容易学习、容易使用产品,进而具备较高的效率和满意度.   这是个可以一直延伸下去的话题.自然是什么?老子: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,赖特的流水别墅、有机设计.在信息产品内,所谓自然,在一个程度上就是用户在若干年的生存中,在他们的门把手上、热水壶里、垃圾桶中、电视冰箱电风扇乃至电脑、曾经上过的网站等等,在这些经历、这些事物中所学到的、感知到的知识和经验.而我们,希望在信息产品中去顺势构建一个能够令他们感觉略有“自然”的界面.只有这样才能像庄子讲的,让他们“游刃有余”.   一些例子:   3.iBook等阅读应用的书架,也是自然的隐喻.在书架上移动书让人觉得理所当然,看书也翻页也是顺理成章.   信息产品本身也可能会成为被隐喻的对象.用户使用这些产品(手机、网站...)时所掌握的经验,都会成为他们使用其他产品/服务的参考.这又和模式(Pattern)联系起来了.
其它推荐
热门其它推荐
首页
栏目
栏目
栏目
栏目